2019年自考运动解剖学章节重点串讲汇总

发布日期:2019-07-25 15:14:44 编辑整理:新疆自考网 【字体: 【学历咨询】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绪 论

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学习目的和任务:

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基本观点(二)基本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发展史

五、解剖学定位术语

(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 下:靠近足部 前:靠近腹侧 后:靠近背侧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 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 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

桡侧:前臂的外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

(三)人体基本面:

1、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

(四)人体基本轴:

1、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 细胞和细胞间质

一、细胞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扁平形、菱形等

人体最大的细胞如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如小脑内的颗粒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功能:

1、细胞膜

结构:由双层脂类分子嵌入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称为单位膜。

功能:A、保持细胞的完整性。B、选择性的通透作用。C、调节作用。

2、细胞质: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包括:

A、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内网器:与细胞的分泌机能有关。

D、微丝和微管:对细胞起支持和运动作用。

E、中心体:进行自我复制。

F、溶酶体:对细胞内的一些物质进行溶解消化。

G、核蛋白体:合成蛋白质和某些分泌物。

包含物:是无活性的物质。

3、细胞核:一般只有一个,也有两个以上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

二、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是细胞分化过程的产物。其成分为:1、基质。2、纤维。

第二节 组织

它是人体胚胎发育的早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体成为组织。人体组织有四种基本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一)结构特征:由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二)分类和分布:

1、被覆上皮:分布在体表或衬在体内官腔、囊的内表面,分为单层和复层。

2、感觉上皮:由被覆上皮分化而来,具有感觉功能。

3、腺上皮:具有特殊的分泌机能。

(三)功能:保护、吸收、感觉、分泌。

二、结缔组织

(一)结构特征: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二)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分类和功能:

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器官与器官之间,起支持与联络作用。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多而排列紧密,如:肌腱、韧带。

脂肪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在皮下、器官周围,有:储藏能量、保暖、缓冲的功能。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半固体细胞间质构成。

骨组织:由骨细胞和固体细胞间质构成。

血液和淋巴: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三、肌组织

(一)结构特征:肌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中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

(二)分类和分布:见表格

肌组织的分类、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分类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收缩舒张)

骨骼肌 附在骨面 横纹明显,细胞圆柱行,细胞核有一百个以上 随意肌

心肌 心脏 横纹不明显,有分支相吻合,有1-2个细胞核 不随意肌

平滑肌 内脏和血管壁内 无横纹,细胞梭形,只有1个细胞核 不随意肌

四、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一)神经元

(二)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三)神经胶质细胞

(四)神经纤维与神经

(五)神经末梢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

一、骨总论

(一)骨的分类

1、按部位分类:正常成人骨共206块,分中轴骨和四肢骨。其中177块参与随意运动。

2、按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新鲜长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

1、骨膜:

A、骨外膜:覆盖在骨表面(除关节面外),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造骨细胞,造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

B、骨内膜:覆盖在骨密质靠近骨髓腔的内表面,有破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并有造血机能。

2、骨质:

A、骨松质:分布于长骨两端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状构成。

B、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干,由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抗压、抗扭曲力强。其构成包括:四种骨板——外环骨板、内环骨板、间板、哈佛氏骨板

两种管——哈佛氏管、福尔克曼氏管

一个系统——哈佛氏系统:哈佛氏管和哈佛氏骨板共同构成的骨单位。

3、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网内,分为:

红骨髓:幼儿时期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成年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替代而成,无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

骨的化学成分有:有机物——包含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使骨具有坚固性。

骨的物理特性见下表:

有机物 无机物 骨性 运动锻炼注意事项

儿童 >1/3 <2/3 硬度差,韧性大,不易骨折易变形 注意正确姿势、全面锻炼

成年 1/3 2/3 具有最大的坚固性 无

老人 <1/3 >2/3 脆性大,易骨折,不易愈合 活动缓慢、柔和

(四)骨的发生及骨的生长:

1、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如:颅骨)、软骨内成骨(如:四肢骨)

2、骨的生长:(以长骨为例)

长长——由骺软骨不断生长与骨化。

长粗——由骨外膜的造骨细胞和骨内膜的破骨细胞共同完成。

3、骨龄:

(五)体育运动对骨形态 结构的影响:

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

2、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3、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

4、使儿童、少年的骨长长、长粗、长重量。

5、不同项目影响不同。

二、骨连结总论

(一)骨连结的分类: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其连结分三类:

1、不动关节:韧带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2、半关节:骨与骨以软骨相连,软骨有裂缝状腔隙,活动范围小。

3、动关节:骨与骨之间连结组织中有腔隙,失去连续性,占大多数。

(二)关节的构造:

1、主要结构:

A、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凸的称为关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覆盖在关节面上起保护、缓冲作用的称为关节面软骨,准备活动可使其增厚。

B、关节囊:分内、外两层:

外层:纤维层,局部增厚形成韧带、连结两骨成关节。

内层:滑膜层,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形成辅助结构。

C、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软骨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有加固关节的作用。

2、辅助结构:

A、滑膜囊:关节囊滑膜层向外突出的部分,位于肌腱与骨之间,它的作用是减少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

B、滑膜皱襞:关节囊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起的部分,起巩固和缓冲的作用。

C、关节唇:位于关节窝周围的软骨板,有加大、加深关节窝的作用。

D、关节内软骨:有两种形式(关节盘及半月板),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E、关节韧带:分布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有连结两骨和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分为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

(三)关节的运动: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运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反)。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3、水平屈伸:上臂在肩关节处或髋关节处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前运动为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

4、回旋: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向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向后向外旋转叫外旋(或旋后)。

(四)关节的分类:

1、单轴关节:A、滑车关节:B、车轴(圆柱)关节:

2、双轴关节:A、椭圆关节:B、鞍状关节:

3、多轴关节:A、球窝关节:B、平面关节:

(五)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它受以下因素影响:

1、构成关节的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

2、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的肌肉状况。

5、关节周围的骨突起。

(六)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关节面骨密质增厚。

2、关节面软骨增厚。

3、肌腱韧带增粗。

4、力量与柔韧性训练相结合可使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提高。

5、不同专项对关节柔韧性影响不同。

三、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1、上肢带骨:

(1)肩胛骨:

前面:肩胛下窝。

后面:肩胛冈、肩峰与肩峰关节面、冈上窝、冈下窝。

三缘:脊柱缘(内侧缘)、腋缘(外侧缘)、上缘。

三角:内侧角(上角)、下角、外侧角。

关节盂:位于外侧角,盂上结节、盂下结节、喙突。

(2)锁骨:

内侧端(即胸骨端):胸骨关节面。

外侧端(即肩峰端):肩峰关节面。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

上端(近侧端):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

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下端(远侧端):二髁:内上髁、外上髁;二关节面:肱骨滑车、肱骨小头;三窝:鹰嘴窝(后面)、冠突窝、桡窝(前面)。

(2)尺骨:在前臂内侧。

上端(近侧端):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

下端(远侧端):尺骨头、尺骨茎突、尺骨环状关节面。

(3)桡骨:在前臂外侧。

上端(近侧端):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关节凹、桡骨粗隆。

下端(远侧端):尺切迹、桡骨茎突、桡腕关节面。

(4)腕骨:共八块。

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掌骨、指骨:(简介)

(二)上肢骨连结

1、上肢带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唯一的骨连结,球窝形。

(2)、肩锁关节:平面关节。

上肢带的运动包括以上两个关节的运动,以肩胛骨的运动来表示:(a)上提、下降:(b)前伸、后缩:(c)上回旋、下回旋:

2、自由上肢关节

(1)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形关节。

辅助结构:1)、盂唇。2)、主要韧带:喙肱韧带、盂肱韧带、喙肩韧带。3)、肱二头肌长头腱。

运动: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环转、水平屈伸。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稳固性差。

(2)肘关节: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侧端的关节面组成。包括三个关节: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滑车关节。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

3)、桡尺近侧关节:由尺骨的桡切迹和桡骨的环状关节面构成圆柱关节。

辅助结构:加固关节的韧带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运动:屈伸、回旋。

(3)、前臂骨的连结

(4)、手关节:由桡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组成,在机能上两者构成一联合关节。

桡腕关节:

结构:1)、由桡骨下端的桡腕关节面和关节盘构成关节窝,由近侧列三块腕骨(手舟、月、三角骨)连结成关节头,构成椭圆关节。尺骨不参与桡腕关节的组成。2)、辅助结构:掌侧 、背侧、内侧、外侧均有韧带。

腕骨间关节:由近侧列三个腕骨(舟、月、三角)和远侧列四个腕骨(大多角、小多角、头状和钩骨)组成。

手关节运动:屈伸、外展内收、环转。

(5)腕掌关节

(6)掌指关节

(7)指关节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下肢骨

1、下肢带骨:

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愈合而成,有髋臼、髂嵴、髂窝、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弓状线、耳状面、坐骨结节、耻骨联合面、闭孔等标记。

2、自由下肢骨:

(1)股骨:

上端(近侧端):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臀肌粗隆。

股骨体:股骨粗线、内侧唇、外侧唇。

下端(远侧端):外上髁、内上髁、外侧髁、内侧髁、髌面、髁间窝。

(2)髌骨:前面、后面(关节面)。

(3)胫骨:

上端: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腓骨关节面。

胫骨体。

下端:内踝、内踝关节面、腓骨切迹、胫骨下关节面。

(4)腓骨:

上端:腓骨头。

腓骨体。

下端:外踝、外踝关节面。

(5)跗骨:

距骨,跟骨(距骨之下),舟骨(距骨之前),第一、二、三楔骨,骰骨。

(6)跖骨、趾骨。

(二)下肢骨的连结

1、下肢带骨的连结:(1)骶髂关节(左右各一个,联合运动,平面关节)(2)耻骨联合(属半关节)。(3)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构成的穹隆结构。骨盆的结构似拱形,坚固轻便。骨盆主要的运动:前屈、后伸、侧屈、回旋等。

2、自由下肢关节

(1)髋关节:

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球窝形。

辅助结构包括:1)、髋臼唇,2)、主要的韧带: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运动: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环转、水平屈伸等。

(2)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关节。

结构:由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关节面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的后面构成滑车关节。

辅助结构:1)、内、外侧半月板。2)、滑膜皱襞。3)、主要韧带:关节囊前面—髌韧带,关节囊后面—月国斜韧带,内侧—胫侧副韧带,外侧—腓侧副韧带,囊内—前、后交叉韧带。

运动:小腿绕膝关节额状轴可做前屈、后伸,小腿屈时可做微小回旋。

(3)小腿骨的连结

(4)足关节:包括踝关节和距跗关节。

踝关节即距上关节。

结构:1)、由距骨滑车关节面为关节头,由腓骨的外踝关节面和胫骨下端的下关节面及胫骨的内踝关节面形成关节窝,构成滑车关节。 2)、辅助结构:主要的韧带有外侧三条—距腓前、后韧带,跟腓韧带;内侧一条—三角韧带。

踝关节的运动:1)、屈(跖屈):足向下。足屈时,可做微小的内收、外展运动。2)、伸(背屈):足向上。

距跗关节:距下关节,由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距上、下关节组成足关节,联合运动。

(5)足部其余关节

(6)足弓:由足的跗骨、跖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功能:支撑、缓冲、保护。

五、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包括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肋骨(12对,24块)及胸骨(1块),共51块。

1、 椎骨: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

(1)椎骨的一般构造:包括一个椎体、一个椎弓、一个椎孔(连成椎管)和七个突起(棘突1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2个)

(2)各部椎骨特征:颈椎有横突孔;第一颈椎称为寰椎、第二颈椎称为枢椎;胸椎的椎体与横突有关节面(肋凹)。

2、骶骨与尾骨

3、肋骨:肋骨与肋软骨连结成肋,共12对。

4、胸骨:一块,有胸骨柄、胸骨体、剑突等结构。

(二)躯干骨的连结

1、椎骨间连结:各椎骨间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

(1)椎体间借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相连结。

椎间盘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构成。中央部分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为髓核;周围部分是环形纤维软骨板,称为纤维环。椎间盘既是人体内重要缓冲装置,又是脊柱运动的结构基础。

(2)椎弓间借黄韧带相连;横突间借横突间韧带相连;棘突间有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

(3)上、下关节突有关节突关节(平面关节)相连。

2、腰骶连结和骶尾连结

3、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寰椎与枕骨构成寰枕关节(椭圆关节、左右两侧同时运动);寰椎与枢椎构成寰枢关节(由一个圆柱形、两个平面形关节共同构成的联合关节,只可做回旋运动)。

4、脊柱的整体性

(1)脊柱侧面观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2)脊柱的功能及运动

功能:支持、负重、平衡、保护、缓冲、运动。

运动:前屈、后伸、侧屈、回旋、环转。

5、肋与椎骨、胸骨的连结

(1)肋骨与胸椎的连结:包括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这两个关节联合运动使肋产生运动——呼吸。

(2)肋软骨与胸骨连结。

6、胸廓整体性

(1)胸廓的组成及特征:由12个胸椎、12对肋、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等组成。

(2)胸廓的功能及运动:吸气——胸廓三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空气进入肺内。呼气相反。

六、颅骨及其连结(略)



第二节 肌肉

人体骨骼肌约有600块,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上。

一、肌肉总论

(一)肌肉的大体构造

1、肌腱和肌腹:一块肌肉,中间是:肌腹——由许多肌纤维构成,能收缩;两端是:肌腱——由互相交织成辫状的胶原纤维束构成,附着在骨面,无收缩能力,有很大抗牵张能力。

2、肌肉中的血管

3、肌肉中的神经有三种:

A、运动神经:支配肌肉活动,一个神经细胞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参与运动的运动单位愈多肌力越大。

B、感觉神经:感受肌纤维张力变化的刺激。

C、交感神经:调节肌肉营养、物质代谢及生长发育。

(二)、微细结构:

1、肌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许多纵行排列的细丝状纤维,称为肌原纤维。

2、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明带(I)、暗带(A)。

3、明带中间有一条深色的Z线。

4、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5、每条肌原纤维由更细的肌微丝构成,根据其化学成分和形态可分为:粗肌微丝——由肌球蛋白构成;细肌微丝——由肌动蛋白构成。

6、骨骼肌收缩机理:目前公认的是肌微丝滑动学说——细丝牵着Z线向粗丝间隙滑动,肌节缩短,肌肉收缩,肌肉舒张时相反。

(三)、肌肉的辅助结构:

筋膜、腱鞘、滑膜囊、籽骨、滑车。

(四)肌肉的分类

根据肌肉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四类。

长肌根据头数可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根据肌纤维排列方向又可分为梭形肌、多羽状肌、羽状肌、半羽肌。

(五)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伸展性和弹性:

骨骼肌受外力作用可被拉长的特性称为伸展性。

当外力解除时,被拉长的骨骼肌又可回缩,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称为弹性。

2、粘滞性:

骨骼肌内部所含的胶状物质可使骨骼肌收缩时产生阻力,称为骨骼肌的粘滞性。

体温升高时,骨骼肌粘滞性下降;体温低时,骨骼肌粘滞性升高。因此,做好准备活动,可使体温升高,从而降低骨骼肌的粘滞性,防止骨骼肌拉伤。

(六)肌肉配布规律

(七)肌肉的协作关系

1、原动肌:直接完成某动作的肌肉。如:持哑铃弯举肘时,肘关节做屈的运动,原动肌是肱肌、肱二头肌。

2、对抗肌: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如:在上述动作中,肱三头肌是肱肌、肱二头肌的对抗肌。

3、固定肌:将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固定起来的肌肉。如:在上述动作中,肱二头肌使前臂屈的同时,也使上臂(肱骨)向前臂靠拢,所以必须有肩关节的屈肌、伸肌共同收缩,以固定肱骨,因此称它们为固定肌。

4、中和肌: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他功能的肌肉。如:屈大腿时,髂腰肌有两个作用:屈大腿、使大腿屈外,故需有大腿的旋内肌收缩来中和(或称抵消)髂腰肌的旋外的作用。

(八)肌肉的工作性质: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

1、动力性工作:

(1)、克制工作(向心):肌肉收缩克服阻力,肌力大于阻力,使运动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如:持哑铃弯举肘的动作中,肱肌、肱二头肌做克制工作。

(2)、退让工作(离心):肌肉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被拉长,阻力大于肌力,使运动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的工作。如:持哑铃弯举后慢慢放下,肱肌、肱二头肌是原动肌,但做退让工作。

2、静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它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三种。

(九)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1、肌肉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十)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力量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

2、多关节肌被动不足(柔韧性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

例如:股后肌群在正踢腿时,在髋处已被拉长,在膝处继续拉长有困难,存在被动不足的现象;而在高抬腿时,只在髋处被拉长,不存在被动不足,故高抬腿比正踢腿更容易。

(十一)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1、肌肉体积增大。

2、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3、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增多。

4、肌肉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二、上肢肌

(一)肩带肌: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1、三角肌:位于肩部前、外、后方。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肩胛冈。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屈、水平屈和内旋;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伸、水平伸和外旋;中部或整块肌肉收缩使上臂外展。

练习:负重直臂侧举、胸前提拉杠铃可发展其肌力。

2、冈上肌

3、冈下肌和小圆肌

4、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肩袖:又叫肌腱袖、旋转袖,是指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的肌腱合在一起组成的,彼此相连的腱板,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并与肩关节囊愈着的这一结构。其作用在于加固肱骨头与关节盂的连结,对加强、保护肩关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上臂肌:包括前群(屈肌群)、后群(伸肌群)

前群(屈肌群)

1、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

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前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拉上臂向前臂靠拢。

练习:引体向上、负重弯举可发展其肌力;直臂后伸可提高其伸展性。

2、喙肱肌

3、肱肌:位于肱二头肌的深部。

起点:肱骨体下半部的前面。

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前臂屈;远固定时,拉上臂靠近前臂。

练习:同肱二头肌

后群(伸肌群)

1、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皮下。

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节;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内下方;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

止点: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肌腱止于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和前臂伸。远固定时,使肘关节伸。

练习:俯卧撑、负重直臂后伸可发展其肌力。

2、肘肌

(三)前臂肌:前群肌大多起于肱骨内上髁,主要有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内旋的功能;后群肌大多起于肱骨外上髁,主要有伸腕、伸指和使前臂外旋的功能。

(四)手肌

三、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一)盆带肌

前群(内侧群)

1、髂腰肌:

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和髂窝内。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于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于髂窝。

止点:髂肌和腰大肌共同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旋。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屈。

练习:正踢腿、仰卧起坐、仰卧剪腿等可发展其肌力。

2、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

1、臀大肌

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面。

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练习:俯卧背腿、蛙跳、后蹬跑等练习可发展其肌力。

2、臀中肌和臀小肌

(二)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

1、股四头肌

位置:位于大腿前面,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

起点: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股中肌起于股骨体前面;股内侧肌起于股骨粗线内侧唇;股外侧肌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

止点:四块肌肉的肌腱合并,包绕髌骨前面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伸小腿,股直肌还可屈大腿;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保持股骨垂直位,维持直立姿势。

练习:发展肌力—负重深蹲;发展伸展性—跪撑后倒。

2、缝匠肌

3、阔筋膜张肌

后群

1、股二头肌

位置:位于大腿后外侧浅层。

起点: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2、半膜肌、半腱肌

位置:位于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合称股后肌群,又称腘绳肌。

练习:发展股后肌群的力量可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后伸。发展伸展性可用正压腿、正踢腿。

内侧群

1、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 2、大收肌 3、股薄肌

(三)小腿肌: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

1、胫骨前肌 2、趾长伸肌 3、?母 长伸肌

后群

1、小腿三头肌

位置: 位于小腿后面。

起点:腓肠肌外侧头起于股骨外上髁,内侧头起于股骨内上髁;比目鱼肌起于胫骨、腓骨的后面的上部。

止点:腓肠肌与比目鱼肌的肌腱合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下端和胫骨、腓骨上端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后蹬跑、负重提踵可发展其肌力;勾脚尖压腿可发展其伸展性。

2、趾长屈肌

3、?母 长屈肌

4、胫骨后肌

外侧群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四)足肌

四、躯干肌 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一)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

1、斜方肌:

位置: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皮下。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儿童发展这块肌肉可预防和矫正驼背。

练习: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可发展该肌的肌力。

2、背阔肌

3、肩胛提肌

4、菱形肌

背深层肌

1、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1)竖脊肌(又称骶棘肌)

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两侧,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槽沟内。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胸腰筋膜。

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气。

无固定时,该肌起、止两端相向运动。

练习:俯卧腿臂上振、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2)夹肌

2、背短肌

(二)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1、胸大肌

位置:位于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和上6肋骨前面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

练习:引体向上、卧推可发展其肌力;扩胸可发展其伸展性。

2、胸小肌

3、前锯肌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三)膈肌

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呈穹隆状。

起点:上3位腰椎体前面、下位6肋内面及胸骨剑突后面。

止点:中心腱。

功能:收缩时,膈穹隆下降,使胸腔容积增大,压力减小,这时吸气;膈穹隆上升时呼气。

练习:深呼吸运动和练气功等均可增强胸固有肌和膈肌的力量。

(四)腹肌

1、腹直肌

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起点:耻骨上缘

止点:第5—7肋软骨前面和胸骨剑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降肋拉胸廓向下,协助呼气。

2、腹外斜肌

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

起点:下八个肋骨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腹白线。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下拉胸廓,呼气,并使脊柱屈。

3、腹内斜肌

位置:位于腹外斜肌的深层。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韧带外侧2/3。

止点:止于下3肋及白线。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同侧回旋,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

4、腹横肌

5、腰方肌

五、头颈肌

六、发展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练习



第三章 内脏

第一节 总论

一、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个系统。

二、内脏的一般结构:

1、中空性内脏器官的管道壁分三至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织膜、外膜。

2、实质性内脏器官外有被囊(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向内深入器官的实质,把实质分为许多小叶。

第二节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一、消化管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1、口腔有牙、舌(有味蕾,感受味觉)。

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路。

3、食管上部是横纹肌,下部是平滑肌。

4、胃:(1)、位于左上腹部;(2)、结构:入口叫贲门(连接食管),出口叫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的粘膜上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凹,是胃腺的开口。3)、主要功能:容纳食团;分泌胃液,初步消化食物成食糜。

5、肠:包括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大肠(盲肠、结肠、直肠)

小肠: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1)、小肠粘膜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吸收糖和蛋白质为主)和毛细淋巴管(吸收脂肪)。2)、在十二指肠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肝分泌的胆汁由胆总管、胰腺分泌的胰液由胰管进入十二指肠,胰液能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

(二)、肝脏:

1、肝的位置与外形: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2、结构:;被结缔组织分成许多肝小叶,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肝的血液循环: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

4、功能: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解毒、防御、胚胎时期是主要造血器官;成人肝有贮存血液、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

(三)、胰:位于十二指肠与脾之间;结构与功能分为:1)、内分泌部(叫胰岛,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调节血糖);2)、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第三节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呼吸部)

一、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

1、鼻:鼻腔的粘膜上方为嗅区。

2、咽:见消化系统。

3、喉:上接咽,下连气管,由一些软骨和喉肌构成,内表面粘膜有两对皱襞,一对叫声皱襞,又称声带,两声带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运动中“憋气”时是先深吸气,后关闭声门裂;“屏息”是不先深吸气,即关闭声门裂。

4、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

二、呼吸部:

即左右肺,位于胸腔。其结构为:支气管入肺后,不断分支成各级小支气管,形成支气管树,最后形成肺泡;肺泡壁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肺内有两套血管:一套是供肺组织本身营养的;另一套是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它们形成毛细血管网缠绕在肺泡表面,使毛细血管与肺泡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至少要经过肺泡上皮、上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这四层结构。这四层结构称之为气血屏障。

第四节 泌尿系统

一、泌尿系统由泌尿器官(肾)和输尿管道(左右各一条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

二、肾:

(一)、位置: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右肾略低于左肾。

(二)、结构:

1、大体结构:外形似蚕豆;内侧缘中间向内凹陷,称为肾门;肾的中央称髓质,周围称皮质。

2、微细结构:分为两部分:泌尿部和排泄部。

(1)泌尿部由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与肾小管构成。

(2)排泄部包括集合管和乳头管。

(3)尿的生成和排泄:1)、血液流经肾小球,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进肾小囊。2)、原尿从肾小囊流经肾小管,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的葡萄糖、水和盐类重新吸收到毛细血管中,剩余部分流到集合管,成为尿。3)、尿流经肾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到体外。
 

第四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脏:自动有节律收缩。

2、动脉(A):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

3、静脉(V):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到心脏。

4、毛细血管:位于静脉和动脉之间的微细血管。

(二)血液循环:

1、体循环:心脏与全身各器官(肺除外)之间的血液循环:

含氧气多的动脉血

心脏 全身各器官

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

2、肺循环:心脏与肺之间的血液循环:

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

心脏 肺

含氧气多的动脉血

3、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

二、心脏(中空肌性器官)

(一)位置和外形:位于胸腔的纵隔内,形似倒置的圆锥,大小稍大于本人的拳头。

(二)心脏各腔的形态和结构:

1、右心房:三个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一个出口(右房室口,周缘有三尖瓣,防止血液倒流)

2、右心室:一个入口(右房室口),一个出口(肺动脉口,周缘有肺动脉瓣)。

3、左心房:四个入口(四个肺静脉口),一个出口(左房室口,周缘有二尖瓣)。

4、左心室:一个入口(左房室口,周缘有二尖瓣),一个出口(主动脉口,周缘有主动脉瓣)。

(三)心壁的构造: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

(四)心传导系:

1、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周围分支。其中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结合处的心外膜深面,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房室结在异常情况下也能始发节律兴奋。

2、功能:产生和传导冲动,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使心房心室肌收缩保持协调。

(五)心脏的血管和神经:

1、营养心脏的动脉有左右冠状动脉,静脉大部分汇集于冠状窦流入右心房。

2、支配心脏的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使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增加,心跳加强加快。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三、 血管

(一)动、静脉血管壁的一般构造分三层:外膜、中膜、内膜。

(二)毛细血管壁最薄,通透性大,管径最小,血流缓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三)体循环的血管:

1、体循环的动脉:

(1)、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发出三条分支,由右到左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左、右髂总动脉。由动脉主干发出血管分支到全身各器官。

(2)、右上肢运动的供血途径:血液从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腋动脉——右肱动脉——右桡、尺动脉——右掌深、浅动脉弓。

(3)、左上肢运动的供血途径:同(2),去掉无名动脉,将右改为左。

(4)、右下肢运动的供血途径;血液从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右髂总动脉——右髂外动脉——右股动脉——右月国 动脉——右胫前、后动脉——右足背、足底动脉。

(5)、左下肢运动的供血途径:同(4),右改为左 。

(6)、体循环血管壁上的特殊结构:

A、:颈动脉小球: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为一扁椭圆形小体。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B、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属于压力感受器。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刺激此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2、体循环的静脉:

(1)上腔静脉系

(2)下腔静脉系

(3)心静脉系

四、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具有“运动心脏”: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有更大的收缩力。

(二)体育运动对血管的影响,动脉壁中膜增厚,毛细血管数增加,分支吻合丰富,冠状动脉口径增粗等。

第二节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一、淋巴管:

二、淋巴器官:

1、淋巴结:有过滤和防御作用。

2、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部,主要由网状组织和血管构成,具有储存血液、破坏衰老的红细胞及产生抗体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等作用。

3、扁桃体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其他人还看了:
免责声明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新疆自考-便捷服务